养老课堂
青岛养老院 > 新闻中心 > 养老课堂 >

进入冬季,这些常识与老年人有关,请收藏!

2020-12-01 09:03:49 来源:青岛正阳心理医院

秋去冬来,天气转寒,老年人血液循环减弱,体温调节和抗寒能力下降,各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,对于老年人来说,冬季养生尤其重要。以下养生常识请收藏:

注意饮食荤素搭配

中医讲“寒则温之”,冬季中老年人饮食要注意温补肾阳,以瘦肉、禽蛋、鱼类、豆类等高蛋白质食品为主;多食用牛、羊肉等温性食物和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、水果,滋润脏器,驱寒保暖。

 

合理起居早睡晚起

进入冬季老年人应早睡晚起,早睡可增加人体的阳气,睡前可用热水泡脚,祛除体内寒气,促进血液循环,晚起则有益于养人体之阴气。

 

防寒保暖合理穿衣

冬季是老年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,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哮喘、脑血管疾病高发,同时也是感冒和各种关节疾病的高发季,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变化,做好保暖,尤其要做好头部、肩颈背部、口鼻、前胸、腰腹、腿脚部位的保暖工作,防止受寒,外出一定要戴好手套、帽子、口罩、围巾,穿羽绒类大衣和保暖防滑的鞋子。

 

适度锻炼提高免疫

俗话说:“冬天动一动,少生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可见冬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。老年人不可整天呆在室内不动,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力所能及锻炼,如做养生操、打太极拳、健步走等,这样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,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,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,适应寒冷的刺激,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。有研究资料表明,冬季长期坚持锻炼的人,耐寒力强,不易患感冒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病,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。

 

保证优质居家环境

冬季居室大多门窗紧闭,会导致室内空气干燥、污浊,室内外温差过大,不利于呼吸道健康,容易引起疾病。我们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温度调节,晴朗天气要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让室内阳光充足。

 

保持乐观健康心态

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,冬季,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是闭藏之季节,老年人应保持乐观情绪,避免忧伤、焦虑等不良因素刺激,比如培养一些娱乐爱好,把精力更多放在让自己快乐的事物上。

正确选择取暖设备

冬季天寒,电热毯、电暖气、热水袋、发热背心等取暖设备受到老年人追捧,但由于老年人操作不当或不良商家产品质量低劣等原因,常有电热器短路着火、电热毯漏电、热水袋烫伤等新闻曝出,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家销售的合格取暖产品,按商品说明书正确操作,使用前应该进行检查,防止出现漏电、短路等问题,预防火灾。

 

晨练不宜过早

老年人多有早起习惯,但冬季清晨温度过低,且空气质量不佳,不适宜过早出门锻炼,最好是等太阳出来以后再出门锻炼。

 

日晒不宜过长

冬季天寒,老年人晒太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预防骨质疏松,多数人觉得晒太阳时间越长越好,但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,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,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、微生物侵袭人体,造成感染,还可引起视力减退,所以要避免日晒时间过长,一般建议每天晒30分钟左右就足够了。

 

洗浴不宜过勤

冬季空气干燥寒冷,建议老人一周洗澡1至2次就够了,如果每天洗澡,皮脂被冲淡,皮脂腺分泌功能就 会减弱,皮肤屏障功能也相应减弱,导致皮肤就像缺水的田地,出现龟裂,易受到外界刺激,从而引起皮肤瘙痒。

睡觉不宜蒙头

冬季室温较低,尤其在南方地区,有些老人喜欢蒙头睡觉,殊不知这样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,二氧化碳等增多,影响正常呼吸,严重的甚至造成窒息,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老年人以右侧卧位,低枕,头露被外,双腿屈伸睡姿为宜。

 

“小疾”不宜久拖

冬季感冒、咳嗽、头疼、心慌等“小疾”多发,多数老年人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,往往没有及时治疗从而引起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等疾病,建议老年人“小疾”也要及时治疗,以防患于未然。

远离不良嗜好

冬季天寒,有的老年人喜欢喝酒御寒,往往贪杯成瘾,且烟酒不分家,由于门窗关闭,烟雾不易外散,对人体十分有害,再加上室内外温差较大,酒后体虚,外寒之邪乘袭,寒热错杂,容易给心、脑、肺造成损害。

 


版权所有 青岛正阳养老院 地址:青岛市城阳区艳阳路100-2号 青岛养老院电话:0532-58977120 备案号:鲁ICP备1900856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