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部分组织渐趋老化,器官功能日趋低下,尤其是60岁后。当然,口腔也不例外,所以老年人的口腔常会出现各种疾病。 对于老年人而言,健康的口腔环境尤为重要。但由于我国口腔保健知识普及较晚,导致现阶段老年人口腔疾病的发病率较高。因此,为了防止老年人口腔疾病的出现,日常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多加用心,万万不能疏忽大意。 那么老年人口腔保健存在那些个误区呢? 误区1:人老了就一定会掉牙,俗称“老掉牙” 大多数人认为老年人掉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。其实导致掉牙罪魁祸首是细菌引起的牙龈萎缩,而绝非年龄。如果在青、中年期不注意口腔卫生,患上了牙周病又未及时治疗,到了中老年,牙齿就会松动脱落。事实证明,健康的牙齿可以伴随一生。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是“8020”,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,也就是能够正常咀嚼食物、不松动的牙。 误区2:只要坚持刷牙就不会生牙病 牙齿的结构决定了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,而不能清洁牙缝深处。藏匿于此的食物残渣如不及时清除,会腐败发酵,繁殖细菌引发炎症,钙化后形成牙结石,进而损害牙周组织,产生各种牙病。所以中老年人除了每天早晚刷牙,还应使用牙线清洁齿间,使自己的牙齿每天都能够得到彻底清洁。 误区3:掉一两颗牙,不必急着补,等掉净了换全口假牙省事 很多老人缺了牙又不想镶假牙,怕麻烦怕花钱,于是就任由它缺着。这样下去害处很多:它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,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;它会加快邻牙松动脱落;还会影响语言和容貌。镶上假牙可助你消除缺陷、恢复牙齿功能,并稳定邻近的牙齿。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,以下日常护理要点需要谨记。 1、口腔清洁 饭后三分钟内最好漱漱口或者刷牙清洁一下口腔,以免残留食物腐蚀牙齿,诱发龋齿。 2、刷牙的正确方法和时间 刷牙要上下刷,不能左右刷,时间不能太短,太短不容易清洁到位,时间太长容易损伤牙齿和牙龈。刷牙的最佳时间大约三分钟左右。 3、定期洗牙 每隔半年到一年,有必要进行一次洗牙。 由于年龄逐渐加大,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大多逐渐恶化,相关器官功能日趋低下,加之日常的不良口腔习惯,老年人经常会发生各种口腔疾病。因此,做好日常护理对于防治老年人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万万不可马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