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老课堂
青岛养老院 > 新闻中心 > 养老课堂 >

老人“返老还童”现象:爱我你就抱抱我

2020-05-09 14:28:30 来源:青岛正阳心理医院

 在很多子女心中,父母即使老了,也是无所不能的,于是继续用过去的方式与父母交流,从而造成了交流障碍。心理咨询师指出,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心理上会出现“返老还童”的现象,心态、举止,甚至是思维模式都会趋向小孩,如爱吃醋、耍小脾气等,此时老人们也像小孩一样需要哄、需要抱,否则老人很可能产生不安、失落等负面情绪。

 
研究发现,缺乏父母爱抚的婴儿,容易出现烦躁情绪,对其性格养成和智力发育也会产生不良影响。被称为“老小孩”的老年人也有类似的问题,缺乏肌肤之亲,可能会产生寂寞、不安、怅然、失落等负面情绪。心理咨询师建议,子女在与老人交流时要增加肢体接触,如亲吻、拥抱、牵手、拍肩膀等,可有效缓解老人的负面情绪。
 
 
 
 
非言语交流占70%
 
肢体接触是一种触觉交流,是人们交流感情的途径之一。其实,人们的交流途径有很多种,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言语交流,除此之外,还有非言语的交流,如触觉交流、眼神交流、表情交流等。
 
中国文化中,人们普遍“重语言交流、轻非言语交流”,认为语言交流非常必要,只要说,就达到了交流的目的,但有研究统计,文字和言语交流只占人们交流需求的百分之三十左右,而非言语交流占百分之七十。如果老人与人交流仅仅只有言语交流,没有人给予老人触觉交流、眼神交流、表情交流等,那么,老人百分之七十的交流都是空缺的,这种交流是不完整的,也是空洞的,老人自然会容易产生寂寞、孤独、不安、失落等负面情绪。
 
肢体接触,让老人告别孤单
 
在与老人相处时,“说”是不可省略的交流方式,但同时,子女也应该增加与父母的非言语交流:如离家前抱一抱父母;父母过生日,亲一亲他们;说话时,适时地拍一拍他们的肩膀;出门时,牵住父母的手或挽住父母的手臂等。
 
在与父母说话时,还要注意眼神要温暖,表情要到位,不要一边说话一边玩手机;与父母不在同一座城市,可以尽可能多与父母视频,不要以为文字、语音就可以满足交流所需。
 
不少老人与子女习惯以前的相处模式,不好意思亲亲抱抱,此时老人不妨多与孙辈亲近。老人与孙辈的非言语交流同样能够缓解老人的负面情绪,加深交流的层次。

版权所有 青岛正阳养老院 地址:青岛市城阳区艳阳路100-2号 青岛养老院电话:0532-58977120 备案号:鲁ICP备19008563号-1